日期:2020/4/30 15:42:00
2020年一级消防《技术实务》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1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2分类
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3物理爆炸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称为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如蒸汽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4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5粉尘爆炸条件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3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6粉尘爆炸的特点
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7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1)颗粒的尺寸。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越多,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2)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越高,着火温度越低。
(3)空气的含水量。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
(4)含氧量。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
(5)可燃气体含量。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