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5/9 9:40:00
2020二级建造师复习重点汇总
本文主要给大家分享一部分关于施工质量管理的复习知识点,大家可以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和一般方法
一、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施工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事前质量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事前主动质量控制
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2.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首先是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其次是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
事中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对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3.事后质量控制
也称为事后质量把关,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包括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不流入下道工序、不进入市场。
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二、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共同性依据
指适用于施工质量管理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法规。如:《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
专业技术性依据
指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对象制定的专业技术法规文件,包括: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
项目专用性依据(一级考过)
指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合同、勘察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和技术变更通知,以及相关会议记录和工程联系单等。
三、施工质量控制的一般方法
1.质量文件审核(略)
2.现场质量检查(①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②工序交接检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③隐蔽工程的检查
④停工后复工的检查
⑤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
⑥成品保护的检查
(2)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
目测法:包括看、摸、敲、照。
实测法:包括靠、量、吊、套。
试验法:理化试验、无损检测。
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
一、施工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
1.工程项目划分与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为若干个子单位工程。
分部(子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专业性质、工程部位确定;
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2.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
主要在室内进行,例如:熟悉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査;细化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人员、机具的配置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绘制各种施工详图(如测量放线图、大样图及配筋、配板、配线图表等),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上述技术准备工作成果的复核审查,检查这些成果有无错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和对施工质量的保证程度;制订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设置质量控制点,明确关键部位的质量管理点等。
二、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1.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
工程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
施工单位必须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坐标点、基准线和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
将复测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施工单位才能据此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
2.施工平面布置的控制
建设单位应事先划定并提供施工用地和现场临时设施用地的范围。
三、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把好采购订货关、进场检验关、存储和使用关。
1.采购进货关
2.进场检验关
对重要建材的使用,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签字和项目经理签准。必要时,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场建材进行平行检验。
3.存储使用关
四、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1)机械设备的选型——按照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使用上安全、操作上方便的原则进行。
(2)主要性能参数指标的确定——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其参数指标的确定必须满足施工的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
(3)使用操作要求——贯彻“持证上岗”和“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职责的使用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技术交底
项目开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签字归档。
每一分部工程开工前均应进行作业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应由施工项目技术人员编制,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16单)
二、测量控制
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18、19单)
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复核工作,其复核结果应报送监理工程师复验确认后,方能进行后续相关工序的施工。
三、计量控制
计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计量控制的任务: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
计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是:建立计量管理部门和配置计量人员;建立健全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有效控制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检验;监督计量过程的实施,保证计量的准确。
四、工序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工序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主要包括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和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
1.工序施工条件控制——指从事工序活动的各生产要素质量及生产环境条件。
控制的手段主要有:检查、测试、试验、跟踪监督等。
控制的依据主要有:设计质量标准、材料质量标准、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标准、施工工艺标准以及操作规程等。
2.工序施工效果控制
工序施工效果主要反映在工序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
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属于事后质量控制。(教材错误)
其控制的主要途径是:实测获取数据、统计分析所获取的数据、判断认定质量等级和纠正质量偏差。